来源:德阳日报
近日,《德阳市**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简称《方案》)发布。经研判,**年全市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为主,汛期全市地质灾害仍将呈频发、多发、高发态势,由降雨、洪水引发的地质灾害在绵竹、什邡和中江区域偏重,其余区(市、县)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与常年接近。
据悉,由于我市地形高低悬殊、地质构造复杂,且位于龙门山和龙泉山断裂带,加之区内褶皱和裂隙发育,表层风化作用强烈,岩体破碎,降水充沛,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截至4月**日,全市排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处,对**户**名群众生命和(略)财产安全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方案》指出,我市地质灾害发生受降雨影响十分明显,汛期(5月至9月)是全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高峰时段在主汛期(6月至8月)及秋汛期,特别是特大暴雨、大暴雨、连日降雨、短时强降雨时段及雨后2至3天,需予以重点关注。此外,山区、沿山区、丘陵区的工程活动以全建设周期为重点防范时段。
全市重点防范区域为龙门山高中山—中山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龙泉山低山—深丘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中江浅丘—中丘地质灾害中易发区等。
《方案》提出了8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包括全面落实防灾责任、完善协调联防机制、严防工程建设领域地质灾害、持续开展隐患排查、做实做细预警避险工作、缜密组织实施综合治理、提升应急支撑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全民防灾能力等。
其中,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方面,《方案》提出要切实强化“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核查”阶段排查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动态排查机制,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动态变化。做实做细预警避险工作方面,《方案》明确健全落实“3人1屋”、预警“叫应”、避险核实、交叉验证等机制,形成预报、研判、预警、叫应、转移、安置、评估、返回等8个环节完整工作闭环。缜密组织实施综合治理方面,《方案》要求各地统筹高效廉洁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民生工程项目,确保所有民生工程项目5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任务、资金拨付。持续提升全民防灾能力方面,《方案》明确要确保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汛前至少开展1次避险演练,切实增强群众主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责任编辑:公安局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