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年7月9日-**年7月**日(5个工作日)。
电????????话:(略)
地????????址:(略)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一、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 概况 |
报告表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会理市绿水镇雨补村水源工程建设项目 |
会理市绿水镇雨补村 |
会理市水利局 |
(略) |
本项目建取水口1座,新建三座泵站及泵房等配套设施;新建输水干管5.**km,配水干支管**.**km;新建**m3中转池1口,新建**m3高位水池1口,**m3蓄水池**口,**m3蓄水池1口,**m3蓄水池1口,整治原有蓄水池3口;改扩建原有道路3.**km,新建道路2.**km;新建计量收费系统一套,管道超声波流量计**套,流量计远传终端(RTU)**套,视频监控设备**套。 |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无组织扬尘 本项目土建工程施工量较小,施工场地较空旷,便于扬尘稀释扩散,且距居民点较远。因此,本项目的施工扬尘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 2)汽车运输道路扬尘 根据现场踏勘,施工道路周围**m内无居民点,仅有几间民房用于饲养牛羊等家畜。因此,汽车运输道路扬尘不会对施工道路周边居民造成影响。 3)施工车辆和机械废气 项目施工区扩散条件良好,施工车辆废气和机械废气可得到有效的稀释扩散,能够实现达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甚微。 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废水 通过施工现场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2)生活污水的影响 本项目生活污水依托当地村民化粪池进行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施肥,不外排,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对水环境的影响 项目施工用塑料薄膜对开挖和填筑的边坡、表土、弃土临时堆放地等进行覆盖,在表土、弃土堆积地周围用编织土袋挡拦。且设置的沉淀池对含泥污水也有一定沉淀作用,在强降雨条件下所产生的面源流失量也较小,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4)试压废水的影响 试压水严禁排向周围地表水体,可收集起来用于施工道路、作业场等洒水降尘。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一般情况下施工时间为6:**~**:**,夜间不施工。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和时间,文明施工、环保施工,并采取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如打围施工等),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1)工程弃土 本项目施工期剥离表土在管道沿线和泵站区临时堆场堆放,施工后期用于绿化用土,工程产生的弃渣主要来源于交通工程开挖、泵房及蓄水池建设开挖产生的弃渣。多余弃渣全部集中在规划的白稻场山塘下游弃渣场弃置,综合运距约1.5km。 2)沉淀池污泥 沉淀污泥定期运输至规划的白稻场山塘下游弃渣场堆存,该弃渣场位于白稻场山塘下游**m沟内。 3)生活垃圾 施工期间,施工区均设置垃圾桶,各个施工区集中收集的生活垃圾经集中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本项目不产生危险废物。 4)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由施工方外售至废品回收站。不能回收的则统一运至会理市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5、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占地影响 本项目各输水线路临时占地对草地和沙地影响较大,对灌丛等深根植物地类、耕地等影响较小。且输配水管道工程大部分临时占地是在管道开挖埋设设施过程中,由于管道施工分段进行,施工时间较短,每段管线从施工到重新覆土约为几周的时间,施工完毕后,清理、治理后,经过一定恢复期,项目建设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不会发生改变,仍可恢复原有使用功能。 2)工程对植被影响 管道沿线的植被破坏具有暂时性,一般施工完成而终止。根据管线所经地区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施工结束后,周围植被渐次侵入,开始恢复演替过程。要恢复植被覆盖,采用人工植树种草的措施,可以加快恢复进程,2-3年恢复草本植被,3-5年恢复灌木植被,**-**年恢复乔木植被。 3)工程对动物影响 周边相似生境也较多,动物可以较轻松地就近寻找到其他适于栖息的地方,因此这种影响范围有限,多局限于施工区域内,不会造成动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且此类影响将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通过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布局,并在施工结束后及时采取植被恢复等措施后,随着植被逐渐恢复,野生动物亦将逐渐回归。 4)水土流失影响 根据施工中不同阶段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工程特点,对工程建设施工期以及植被恢复期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和危害性进行预测和分析,采取工程与植物措施结合的手段控制整个工程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
?